top of page
​人才培育

他們如何是如何做到文化保存?

文物修復師在台灣屬於朝陽產業,仍有許多發展空間,也期許新一代年輕修復師,應學習走向國際市場,像是過去和中國大陸高教院校的文物修復技術交流以及協助馬來西亞廟宇整建和修復等

IMG_3617.JPG

邵慶旺 教授  

截圖 2021-12-19 下午12.57.26.png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IMG_3617.JPG
最小干預 文物修復師的絕對準則

台藝大修復中心主任紹慶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修復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去尊重藝術品背後的藝術創作價值,不去干涉藝術品背後的繪畫或技法風格,盡可能去保留前人的創作理念。

 

而邵慶旺在說到要如何成為一位優秀的文物修復師時則表示,文物修復師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道德準則,比如說不能在文物上添上虛假的、未曾出現過的手法,導致破壞了文物原有的價值和藝術理念。

​重視文物背後價值

培養修復師的搖籃

訪談中紹慶旺教授提到,文資局目前正在統整,修復這個產業有多大?

目前修復產業是需求大於供給,就業率很高,畢業生90%以上都從事本業,像是去美術館、博物館上班、或是被工作室聘用、自己開工作室、或是到故宮,雖然都是修復師,但是工作內容也不太一樣,在公部門就會做很多行政作業,如果是自己開業就會有很多作品要做。

那目前產業是分成七個領域,首先是製造者,藝術家、匠師,去創作藝術品;那再來是保存者,就是修復師在做的工作,也是修復系培養的人才,保存藝術家的作品;或是走往傳播方向,比如出版品、媒體記者、導覽等,或是材料的製造,修復器具的材料供給等等。

那現在推動的就是文化產業化、希望台灣的文化有產業價值,也希望配合南向政策,用台灣的修復技術去幫助東南亞國家修復華人的文化遺產,促進國際交流,延續華人精神,未來也期待可以將市場擴大到國外,因為國內的市場可能會飽和,人才必須要拓展出去,也希望勞動部可以推動法規級證照的生成,培育人才。
 

文物在眾多的環境空間裡,經常會遭遇許多不同的保存挑戰,邵慶旺舉例,在台灣的社會裡有許多的寺廟和香具,長年受到線香所散發出的沈積物和空氣污染的影響,經常導致文物上堆積著黝黑污染物

​培養下一代國際人才

除了修復師透過技法將污染物去除之外,環保政策上的改動也能為這些文物的保存出一份力,比如減少使用線香的法規和改善廟宇內的空氣流通,不僅減少空氣污染,更能讓這些具有百年歷史的古蹟和香具保持原貌、減少破壞。

17010199.jpeg
故宮登陸保存處
​人物專訪
15260548078760.jpg
佛家道文化保存
​傳統匠意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