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傳統匠意

15260548078760.jpg

他們如何是如何做到文化保存?

歲月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跡,是無法取代的,這也是修復工程必須盡到的傳承責任跟理念,目的是讓一件歷史悠久的作品永遠的留存,讓後人可以了解過去傳統工藝的智慧與巧思,

達到世代間的對話與精神的延續。​

​見常人所不能視

​觸常人所不能及

阿瑋師工作室的雕刻師黃奐瑋表示古代的藝術作品、廟宇內的神佛像可能因為時間、空氣氧化而產生一些龜裂、掉漆的情況,或者是因為線香的煙燻,蒙上厚厚的油,這時候就需要清洗,將不屬於作品本身的灰塵、雜質等清理乾淨,讓作品的原色可以重現。第二種方式就是局部處理,有些因為空氣氧化產生的掉漆或褪色就必須使用過去材料去修復,比方說常見的傳統礦物漆會用到硃砂、石墨等等,修復時會盡量用原來的工法整理這些破損的位置。第三種就是木頭本身因為環境高溫高濕會有熱脹冷縮的問題,比方說放在鐵皮屋頂樓的神佛像

 

66f6caa37f6d5685315c9b1c6b605e7e.jpg

黃奐瑋修復師-

對現今社會對於修復產業的看法

而放在地下室的這些作品也會因為潮濕,木頭會吸收大量的水分,導致表層的漆面脫落,兩者都會造成木頭產生裂縫,這時候就必須用到補土的方式,現在因為科技的進步,有快乾可以取代過去糯米製的糨糊,以及塑鋼土可以做填充,讓作品可以更堅固,永存作品的歷史價值。

黃奐瑋師傅也直言,修復產業面臨到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新進師父的經驗不足,讓古物原有的價值被破壞,最不好的現象就是將古老的作品直接翻新,讓作品看起來像是新的,因此老師傅的技藝也很難繼續傳承。

 

現在大部分的人也還是不了解古物修復就是要保留其原貌,會認為修復就是重新漆色,將全部的東西翻新,就是修復,但黃師傅表示,這樣就變成二次創造,跟原本的文物就不一樣了,已經失去了原本的價值,因此修復的觀念還是需要有人去培育教育,這樣也才能保障傳統工藝師和修復師的工作環境和權益。

古物的修復就好像在模仿字跡一樣,一筆一畫,先後順序和力道都要很仔細地摸索原創者的手法,比創作一件作品更需要時間跟精力,甚至花上兩三倍的時間,只為了修復一處裂痕或一小塊掉落的漆,所以這是更有技術性的,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覺得修復就是讓他看起來很新,但並非如此,古物本身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古色古香,歲月在作品上留下的痕跡,是無法取代的,這也是修復工程必須盡到的傳承責任跟理念。

目的是讓一件歷史悠久的作品永遠的留存,讓後人可以了解過去傳統工藝的智慧與巧思,也可以成為現代文創者的創作靈感來源,達到世代間的對話與精神的延續。

17010199.jpeg
故宮登陸保存處
​人物專訪
IMG_3617.JPG
藝術教育修復系 
​人才培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