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你可曾想過
它們是如何跨過
百千年的歷史長河
來到你的面前?
古文物回春凍齡-跨越百千年時空的文化保存
故宮國畫大展
在今年的台灣文化日,國家故宮博物院舉辦了故宮鎮院三寶的展覽,分別展出
北宋三大山水畫—范寬的「谿山行旅」、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在展出的那個星期便造成預訂人數眾多,導致向隅者眾的盛況。透過這次的展覽,讓新一波「文物熱」重新回到社會的視野之中,也讓社會重新意識到這些跨越千百年的文物之美。
滑動以查看更多...
故宮博物院—傳承數百年來文物的儲存技法
國家故宮博物院向來被認為是台灣享譽國際的文化文物保存地,收納著許多過去百年來的國家級文物,座落於故宮後院的庫房更是收納著超過70萬件的古物
渡過了戰火紛亂的年代,國寶級文物裝置在緊密細封的木箱內,渡海來台,讓人不禁好奇,這數十年來故宮博物院究竟是用何種方法來收納與保存這些文化古物,而這又對國家的文化永續經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保存技術的演變 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起始....
修復技術的提升 讓百年前的畫卷重獲往日樣貌...
如何守住七十萬件館藏國家文化精粹?
如何借鑒他國經驗 因物制宜?
如何以古文物基礎 再造文化新視野?
保存、修復、雋永
揭秘故宮博物院
保存登錄處
如何使用他們技術
保護百年傳統文物?
匠藝、文化、傳承
日前台南美術館招聘了專任修復師,更是台灣第一個在建館以前就先和修復師討論修復室的規劃的美術館。近期國內各地美術館也紛紛成立修復中心,為的就是替文物修復,然而國內修復人才缺乏,文化界也提倡必須將修復師編制在美術館中。
而明年即將動工的故宮南院國寶館、北美館藝術園區也準備開放修復中心的參觀,讓修復不再是秘密行動,而是公開的呈現在國人面前。
《谿山行旅圖》五代末北宋初-范寬
《萬壑松風圖》宋朝-李唐
《早春圖》北宋-郭熙
歷史漫漫長河...
他們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隨著時間的流逝,改變了許許多多原本看似不會改變的人事物
經過歲月的風化,也讓這些曾經華美無比的藝術品帶來不可抹去的損傷,於是文化與器物的保存變成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與責任。藝術系教授、木雕師傅、博物院保存人員,都在使用他們的技藝守護著人類文化的
「記憶」.
透過觀察這些器物,我們不但能領略到古人的文化變遷和藝術美感,更是一種跨越千百年的「對話筒」,透過觀察、了解其中的製作精神和工藝,在未來的創新打下基礎,達到真正的文化傳承與永續。
bottom of page